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733|回复: 105

地震云识读三要素与氡气成因论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5:42 |阅读模式
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2017-06-21 18:32:19 删除 阅读数:57633     转自新浪微博
本文阐述了地震云氡气成因论机制下识读地震云的三大要素:羽顶、弧底、色彩。
看了几年的地震云了,为什么到今天才想起总结地震云的特征特点及识读方法呢?过去也想写,可总是系统不起来,原因就是无法给与地震云一个具有理论依据的定义,大家知道,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任何的说辞都是经不起推敲和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些年一方面注重收集云彩、云图上能够反映地震信息的云彩特征数据;另一方面利用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去探讨地震云的形成机制。经过几年的探索,初步总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地震云形成理论,其中包括:地震原动力来源理论(惯性动量不均匀分布机制)、板块挤压与板块旋转消能对氡气的溢出影响、对称性双震理论(板块应力自平衡)、气象云和地震云形成机制(暴雨中心形成机制)、地光的成因等,这些理论中很多的关键词都属于本人首次提出和运用,正是由于这些理论的系统完成,才具备了对地震云各种表现形式及识读规范给予界定和定性的条件。 地震云理论是决定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能走多远的核心因素,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地震云研究将是继续重复过去的故事。

看地震云需要明确什么是地震云,这是最起码的东西,在气象学人士眼里,所有的云彩都是气象云,无论他多么奇形怪状和色彩艳丽,在他们眼里不存在地震云是正常的,因为他们根本不会去关心地震,更别提什么地震云;同样的想法也适合官方的地震人,云彩是气象局的范畴,就算天塌地陷,地震局也和云彩扯不上任何关系!一句话, 在气象学和地震学工作者看来,“地震云”是一个缺乏理论基础充满民间想象的“传说” 。过去对地震云的定义为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这个定义只是在名义上给与了地震云一个写实性描述,就像解释土豆是生长在土里的豆子一样简单粗暴,其实正确的定义地震云,首先需要清楚什么是气象云! 这正是地震云预测预报的短板,也是官方不承认地震云存在的原因:第一点是这块云彩为什么是地震云而不是气象云;第二点就是这个地震为什么和你看到的云彩相关。这两点也是爱云人必须回答的,因为只有这样才是科学的研究方式!这里先讨论第一个问题,无论是地震云还是气象云,首先他们都是飘在天空上的云彩,至于他们代表的是要刮风、下雨还是预示着要地震,那是由其自身的形状特点决定的,什么样的云彩下雨、飘雪那是气象局的事,什么样的云彩是地震前兆是我今天需要在这里写明的!大家知道,云彩是大气中的游离的水分子凝聚成的, 地震云和气象云同宗同源,他们并无本质上的不同,都是由从地层深处释放到空气中的放射性带电粒子凝聚大气中的游离水而形成的,只是地震云在形成过程上和普通的气象云有些变异,由常规存在于大气层中的放射性元素(背景值含量) 形成就是无规则的气象云;在地质应力挤压导致的氡气集中非正常释放时则形成地震云,正是这种形成过程中的差异,使我们才能从浩瀚的云海中找出独具特性的地震云。 过去发现很多人一看到云彩就认为是地震云,这不仅对实发地震的比对率有较大的影响,也会为反对地震云的官方人士提供口实,认为民间爱云人士看云只是胡蒙滥猜,现在,我们在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理论框架下,给地震云识读框定一个边界和标准,为今后的地震云观测、识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尺度。在解决了地震云和气象云的属性问题后,我们在回到云彩与地震的关联性问题上来,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的对应地点问题,这的确是一个难题,目前只能进行方位预测和大致距离判断,少量的云彩定位可以以达到50公里范围内,这个成功的案例很多,尽管官方不予承认,不过我们一直在探讨精确定位的技术模式,除了现在的依据云彩高度、倾斜度判断距离的经验方式以外,还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来实现震点确定:第一种方式是采用多点观测。交叉定位模式,过去已经有过一次成功的经验;第二种方式是期待新技术的进步,那就是依靠未来的高清卫星云图进行云彩漂移路径的锁定,从而精确地进行震点的预报,这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我在民科中重点推广宣传的一种技术模式,这种方式最终将取代目前的云彩观测,成为一种全天候地震监测的最可靠技术,这方面的发展,无论官方如何阻挠,也无法延滞这个技术的进步!

综上所述,地震云与气象云同宗同源,换句话说就是地震云是受地质构造应力变化而产生的具有特定形态和颜色的气象云。 这里需要补充几点:(一)形成地震云的氡气含量与地层的深度呈正比,(这里本人不在补充详细的测量分布曲线,感兴趣的网友可以自己去查),这就意味着地氡的释放过程是一个逐步放量的过程,我们看到的地震云实际是地氡在大气中的运行轨迹,这一点决定了地震云始发云的羽状特征;(二)地氡释放的主要通道是原有的活动性地震断层,受应力分布和地震构造的开敞性和填充度影响,构造沿线的的氡释放量是从主震点向构造两侧是梯度释放和释放量逐步减少的,这个特征决定了地震云的线状及弧度特征;(三)由多种放射性元素组成的氡气在释放时和大气中的游离水结合产生云室效应,形成羽状地震云,当氡气释放量过量时,放射性元素产生的带电粒子不能被大气中的游离水湮灭时,会形成鲜艳的运动轨迹,在阳光或夜晚的环境中形成色彩艳丽的云彩(在地震发生时会形成地光)。正是由于以上几个特点,我们很容易总结出地震云的三大基本特征 是羽顶、弧底(顶)、色变,依据这几年的观测实践 ,本人认为具备其中两点的气象云就是地震云, 这在理论和实践定位上是经得起可推敲验证的。 至此我们就回答了地震云应该是什么样子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这样就不至于在看云彩时患上云彩恐惧症!

知道了什么是地震云,看起来就相对简单了,其中颜色白色的云一般是4级以下的,相应的颜色越深,级别越高,单一的血红色对应的就是最高级别,说起来就这么简单!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在看云彩和看云图上的成功运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尽管还需要完善:不同地区的岩性不一样,其氡气背景值不同,空气湿度不一样,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不同的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所以看云彩预测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框架下,云图上的表现可以用原地冒烟四个字来概括,以后本人会结合动态云图解读,云图上的多是前兆云,响应时间较长,而云彩是速震云,响应时间为12小时左右。期待高清云图的出现,也期待高清云图能对民间开放,那个时间点就是天气预报和地震预报实现同步的时间点,时间、地点、级别三要素也能控制到相对准确的预报要求。



这里再戏说一下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并非偶然和胡编乱造,首先本人具有第一手实测数据资料;其次是本人对地震的关注是源于自己居住在炭炉构造带的核心位置,对地震除了具有相关专业的敏感外,还自命不凡的存在着一种研究地震的兴趣感!尽管知道这会是没有结果的结局 !







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本文版权归本人所有





                                                            一河两岸一闲人

                                                                                                                                书于2017  06 21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5 15:53
很小的地震在地震前也会产生地震云,只是容易被忽略,一般2级以上就可以被很多人看到,但真正认识地震云的并不多,所以才认为小的地震不产生地震云。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6 08:10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7 12:34
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那些臭事   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 ... 1&mod=zwenzhang[/url]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08:15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8:23
地震云理论必须能系统解释旱震关系、地光、震后洪涝以及地震云的形态和色泽等问题。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8:44
地震云直观的解释就是和地震相关的云彩,按照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理论,给出的地震云概念是:地震云是由于板块运动挤压导致的存储于地层中的放射性元素有规律释放到大气中,由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带电粒子并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后形成地震云。该理论给出的定义明确了地震云和气象云同根同源,其根本的区别在理论上的解释是:气象云属于自然释放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衰变产生的带电离子形成云室效应的结果,具有无序性和广布性;而地震云则是板块挤压条件下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元素集中有序释放的结果。根据不同的形成模式和放射性元素分布实测数据和实际观测地震云形态两方面可以知道:地震云和气象云尽管同根同源,但还是有较为明确的可肉眼可辩的形状和色彩特征:一是地震云是连续的出云、云彩顶部呈羽状,有一定规模的地震云会呈现出从云顶到云根的渐渐变浓,即云彩又稀疏逐渐变浓密,有时会是色彩上的逐渐变化;二是地震云属于沿地震构造出云,其形状多成线、弧状,即云彩呈弧状或是点出云的放射状(伞柄样,但伞柄必须是连续的);三是地震云色彩和气象云之间有区别,由于板块之间挤压导致的放射性元素的集中释放和大气之中存在的游离水形成云室效应时,当游离水密度较低时,会出现剩余的衰变产生的带电粒子,这种多余的离子会产生光电效应而让地震云看起来色彩比常规的气象云更为艳丽;四是构造应力的大小和应力突变持续时间较短的缘故,也就是对应地震级别的高低决定了地震云的规模,一般小级别的地震地震云规模很小,不易于被发现,如果地震属于强震,其对应的云彩规模也相应较大,且云彩的色彩也会更艳丽(离起云点较近观测)!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两个基础性的答案:一是地震云规模较小;二是地震云规模与地震强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浓淡!以上两点在实践观测中可以用于区分地震云和气象云,首先明确的是不具备羽状及连续性特征的云彩不是地震云,其次是无规律分布的云彩不是地震云,有规律分布但色彩特征不明显的也不是地震云,以上两点就是日常观测和识读地震云的基本依据。
关于地震是否会导致放射性元素向空中的释放问题是地震云是否存在的关键,本博附图中有国家地震局局长接受记者关于张衡一号卫星的相关采访时说的话,其说法应该是有权威性的,在采访时谈到的地下流体的放射性释放,也就是说地震云是板块挤压条件下来自地层深处的放射性元素集中有序释放是存在的,其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的说法是有依据的,而且宏观云室效应已经为前苏联专家设计的列夫塔装置所验证,因此地震云存在问题在理论和实践观测上都是可以被验证的!
郑局长接受记者采访说的和一些人修改地震云百度百科时说的完全不一样 [嘻嘻]记者:“张衡一号”工作原理是什么? 郑国光:地震是发生在地下深部的构造活动,在其孕育过程中由于能量的大量积累激发产生相关形变、电磁辐射及地下流体、化学物质的放射等,这些信息在地表积累进而传播影响到电离层变化。   那个在贴吧里自称是地震专家的@ 山水如屏   不知道还吵吵什么氡气比空气重,不会飘到天上去形成地震云的说法了吧?地震云早晚会被官方研究认定是存在的,现在的伪专家早晚会露出马脚的。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8:48
留意一下地震局官方近期的表态和过去修改地震云百科内容的说法就是相互矛盾的!那些长篇大论否定地震云存在的人是不是可以撤回你们原来的相关文章了?毕竟张衡一号卫星的数据需要科学的分析来自于地下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的运动轨迹,其结果是肯定的,现在不说话不表态是明智的,但被打脸是早晚的事,不论你脸大脸小!国家项目不会去为了照顾几个学术投机者而改变研究方向和调整研究结果的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8 18:50
以上内容均转自一河两岸一闲人的微博,不代表本人观点。
发表于 2018-10-1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了什么是地震云,看起来就相对简单了,其中颜色白色的云一般是4级以下的,相应的颜色越深,级别越高,单一的血红色对应的就是最高级别,说起来就这么简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9 15:57
本文给出了地震云的定义,有理论、有实测数据,有实验支持,完全符合科学研究所的标准要求!----和那些否定地震云的长篇大论不同,采用了地震局领导讲话,苏联专家的实验设置和地震常规氡检测数据结合,让那些地震云质疑者无可辩解,这才是经得起科学验证的地震云理论!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9 16:35
下面几种云彩才是真正的地震云,和气象云有着明显的特征性区别!看看你的祖传秘籍里有没有这样的云彩! ​​​​









匿名  发表于 2018-10-19 16:36
其中以上几个云彩赝本都是含有羽状云,这是区分地震云和气象云的最基本特征。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0 08:07
只有新的思维方式推出,才能不断让地震云预测预报地震技术向前发展。
发表于 2018-10-2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很实用,估计是没人相信,过去的东西已经深入脑海,谁都不想改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2 09:26
发表于 2018-10-2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留意一下地震局官方近期的表态和过去修改地震云百科内容的说法就是相互矛盾的!那些长篇大论否定地震云存在的人是不是可以撤回你们原来的相关文章了?毕竟张衡一号卫星的数据需要科学的分析来自于地下的放射性元素在大气中的运动轨迹,其结果是肯定的,现在不说话不表态是明智的,但被打脸是早晚的事,不论你脸大脸小!国家项目不会去为了照顾几个学术投机者而改变研究方向和调整研究结果的![img][/im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3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4 07:50
发表于 2018-10-24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对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不理解是正常的,就算业内很多专家也未必然清楚作为放射性元素代表的氡气沿地震断层水平方向、地平垂直断层方向和沿断层深度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和挤压释放特点,所以很多人宁愿相信更为直观的热或电磁成因论,尽管其不能解释地震云的形状及色彩特征,也不能解释旱震及震后暴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云不带色不过四,震源深度看云型,带羽云彩是快震,距离远近看角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与气象云同宗同源,换句话说就是地震云是受地质构造应力变化而产生的具有特定形态和颜色的气象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相关观点已经加到地震云百度百科词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7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存在与否的讨论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不是在这里空谈,支持地震云存在者需要有自己的真凭实据,否认者也需要有用事实和理论分析来做论据,不能主观一说即可,从过去的历史地震文献记载可以知道,震前震后的的大量事实都已经证明地震云是存在的,从现代观测研究的结果看,上海卫星所曾发表过卫星监控汶川大地震前,其上空的云彩呈有别于气象云的分析研究结果,这个大家都可以查看得到,从另一个直观观测上讲,目前公认的震前干旱(旱震)和震后暴雨是属于固态地震和宏观大气之间的最为直观的一种云彩表现现象,即无云彩则无雨,可形成干旱,地震后形成强震云则对于的是强降雨,这样说虽然有点绕口,但比较容易理解,还有一种云是震前云,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可以预报地震的云彩,现在关于地震云不存在的宣传,枉顾历史资料记载,否定相关专家关于地震云的观测研究,也没有留意地震局领导讲话的内容所包含的地震云存在证据的内涵,还是在这里无凭无据的否认地震云的存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真正的地震和气象专家从来没有用绝对的语气去否认过地震云存在,因为那不符合基本的科研规律,也不是科学的态度,因为现在没有证据证明地震云是存在的,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地震云是不存在的,目前的情况是伪专家无凭无据的胡说,让地震局领导背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7 16:52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8 21:04
实用
匿名  发表于 2018-10-29 07:11
发表于 2018-10-29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实践中,本人是国内唯一认为地震云可以预测本地地震的民间爱云者,到现在为止也或许只有我自己相信我自己,几年中看到过费县(20公里)、临沭(25公里)、连云港(80公里)、枣庄(80公里)等发生在我周边的地震的地震云。有些在早期微博里有记录,有几个没拍照!这些对本人的地震云理论进展是很重要的参照!

现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证明地震云是存在的,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作为地震局地震监测指标的又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在震前震后的异常释放,在大气中形成宏观的云室效应,也就是我们实际看到的地震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29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的地震云氡气成因论已经在早些时候被我朋友填写到了地震云百度百科中了,几乎所有与云彩和地震相关的百科词条中都写上了本人的观点,以后也希望大家能够把自己的新观点添加上去,让更多的人知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0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一个专家连基础性的气象云成因问题都不能正确的认知,那你就没有资格去谈论气象云和地震云的相关问题,更没有资格去否认地震云的存在!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是受来源于地层深处的离子量和冷空气强弱两个因素所控制的,即离子成云、冷凝成雨。教科书上有时写上的并不全是科学,有时同样会载入错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3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到本版发表高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0-31 08:39
简单易操作
发表于 2018-11-1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霁雪         谢谢版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 06:13
发表于 2018-11-3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氡气成因论为旱震关系提供了合理的理论框架,也让旱震关系在形成机制上有了更为完善的体系!------氡气成因论系统了板块运动、板块运动的源动力来源、地震产生机制、干旱、震后大涝、地震云、地光等与地震相关的所有伴生的直观和微观现象!----在地震这一事态链中,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理论是通适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张微博上的地震云照片,顺便讲解一下!这个云彩属于典型的放射状羽状云,其底部局部带色说明震级在4以上,云彩在照片上看直上直下,表示距离不远,但这个拍照在上海的云彩拍照角度没描述导致距离判断失准,再者这个云彩的放射状云较长,表示震源深度大于7公里,一般云彩的云宽度较窄。


10月31日16时29分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纬度27.70度,经度102.08度)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9千米。

[img]https://wx2.sinaimg.cn/mw1024/8b5da373ly1fwutse74uaj20h40b5n0z.jpg[img]
[/img]https://wx1.sinaimg.cn/mw1024/8b5da373ly1fwutse7tmbj20hl0bs0wk.jpg[img]
[/img]//wx3.sinaimg.cn/large/8b5da373ly1fwutse7j4mj20h80b1wi8.jpg[/im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博时间记录很清晰,震前识读到震后分析,都是连续可查的,今天发出来的裁图也是可以说明过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中发了两个地震云观测实例,一个是云南3.1级,一个是四川5.1级,其共同特点是云型一样,都是放射状云,都是深源的,不同的是云彩的大小和颜色不一样,也就是级别不一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放在一起更易于说明问题!一个是云南3.1级,一个是四川5.1级,其共同特点是云型一样,都是放射状云,都是深源的,不同的是云彩的大小和颜色不一样,也就是级别不一样。
[img]https://wx2.sinaimg.cn/mw690/8b5da373ly1fuoe8vktxrj20g60gmjzo.jpg[img]
[/img]https://wx1.sinaimg.cn/mw1024/8b5da373ly1fwutse7tmbj20hl0bs0wk.jpg[/im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4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基本说清楚了地震云和气象云之间的区别,也大致给出了地震云的具体形态和识读办法,至于地震级别和距离判断,需要经验的累积,一句话,地震云看起来很恐怖的,级别较高或观云者离震中较近!实在看不准,可以发到网上大家共同判断!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4 20:48
路过
匿名  发表于 2018-11-5 10:33
厉害!
发表于 2018-11-6 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管科的监测数据、还是民科地震云等异常现象的记录,最后都需要在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理论体系中去分析 ,否则啥壳也不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6 12:57
匿名  发表于 2018-11-7 07:13
地震云图不错
匿名  发表于 2018-11-8 08:40
又看了一遍
匿名  发表于 2018-11-9 07:56
作者强调的羽状云似乎有道理,附图较有代表性!新鲜!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0 08:44
耳目一新!
发表于 2018-11-10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提到的氡气,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其实氡气只是一种习惯性的叫法,其实氡气测量的实质是测量的不同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钋218或钋223的含量,不同的仪器厂家测量的标的物不一样,监测效果是一致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衡一号卫星监测的只是这些放射性元素衰变后产生的带电粒子的数量和效应,这些带电粒子就是产生地震个板块固态现象和宏观大气之间产生联系的中间物,这些带电粒子在大气中产生云室效应形成地震云就是我们这个板块所研讨的主题,过去地震局不认为存在以上关系,现在在张衡一号卫星问题上又改口了,一些伪专家还没看到这些东西,还在这里误导坛友,在贴吧里那些东西还在删帖,只保留他们在那胡说八道!也有来这里继续否认地震云的,只能是三个字:不要脸!    在贴吧里说过氡气比空气重,不会飞到天上去的那个伪专家叫什么日月来着不知道去问过现在的地震局郑局长啥意思了吗?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既不属于气象学,也不属于地震学,而是属于大气静电学,所以他们没有资格去跨专业来否定地震云的存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1 07:28
三要素识读地震云
发表于 2018-11-1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既然找不到突破口,那么就需要引入新的理念,才能打破陈规,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窗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3 08:31
理论联系实际,难得这么系统!~
发表于 2018-11-13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探索和研究如果不重视基础理论,那注定是走不远的!过去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吕大炯研究地震云的时候,其自身所处位置以及当时研究的大环境可谓是得天独厚,但由于其对地震云理论上重视不够,更倾向于实践观测,以求更多的预测成功案例,但结果事与愿违,以致现在被官方否定!更别说民间观测的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地震云规模较小;二是地震云规模与地震强度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浓淡!以上两点在实践观测中可以用于区分地震云和气象云,首先明确的是不具备羽状及连续性特征的云彩不是地震云,其次是无规律分布的云彩不是地震云,有规律分布但色彩特征不明显的也不是地震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4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理论都需要经得起实践检验,地震云的存在已经不要任何的证据了,过去的观测已经够多了,现在需要检验的是地震云理论和由此做基础建立的一整套地震云识读模式,不论别人如何想,至少本人是坚定不移的,尽管该模式还需要完善补充,毕竟一切才刚刚开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4 17:01
匿名  发表于 2018-11-15 08:16
昨晚地震有点多
发表于 2018-11-15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的产生是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完成的,其和地氡释放的通道打开和关闭时间有关,这个我在旱震理论中有过描述,在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一文中也自然会给予解析,地震云地热成因论无法解释地震云羽状有序特征,因为热传导的均布性和缓释性都无法解释我们看到的各种云彩的形成时段性!核爆理论成因论也不能解释时段性,地磁成因论无法解释地震云的多型性。以上几种理论也都缺乏有效的监测数据和实验数据的支持,地氡成因论有测量数据和云室效应理论及实验数据的系统支撑!也能很好的协调地光、旱震等地震伴生前兆和现象![/b]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不仅能很好的协调地光、旱震等地震伴生前兆和现象,也能很好的解释极光的形成原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6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不仅能很好的协调地光、旱震等地震伴生前兆和现象,也能很好的解释极光的形成原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17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行业的技术人员,都期待自己能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内有所突破,有所作为,地震行业的真正的专家们也是如此!他们从来没有为地震不可预报和地震云不存在的邪说站过场,无言也是对民科的支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0 08:04
发表于 2018-11-21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速报 正式测定:11月19日11时17分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纬度42.91度,经度122.38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这个地震在昨天松原云友发的云彩照片中有体现,由于当时描述不是很准确,我去了风云四高清云图看了看,想找到云彩来源确定震中,因为我怀疑这个云彩是和我这有关,可实际看本地并没有出云,可在辽宁和吉林交界处发现明显的构造云彩,尽管我当时给出的判断是3级左右,距离一千公里左右,当看到这个云图云彩时,我知道离拍照云彩的松原距离不远,但我也没有调整结论,毕竟松原经不起任何的风吹草动了!只是补充说距离不远且级别很低,无须担心,等今天的地震数据报告,现在啥也不用说了!无论对错,事实摆在那里!--------动态高清云图发不上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2 07:50

地震预测预报和地震局那些事
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布于 2018-11-21 09:58:41
​​关注地震预测已经好多年了,作为业余爱好,也写了不少短文贴在了微博里,不论对错,本人认为都可以给读者提供一种关于地震预报的新的思考模式,就近期反馈的效果而言,文章观点还是有效果的,譬如本人过去所提出的郯庐地震带南上北下的趋势预测被一些人拿去装逼,一些看云彩的技巧也逐步被地震云爱好者接受,不论人数的多少,还有就是地震始于干旱、终于降雨的余震预测预防总结等等,也逐渐被一些人接受和传播,尽管大家都想知道我是谁,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是谁,毕竟这个并不重要,本人认为自己搞地震预测本身就是不务正业,尽管会尽力而为,但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知无不言,自己所说的基本就是我所知道的全部,没有什么掖藏去作为自己的绝技,还是过去说过的:大家会的越多,我们就越安全,我想的是没有什么比安全更重要的东西了!



地震预测预报是一门科学,自然应该是地震系统内那些专家的本职工作,可大家知道,目前地震预测的总纲和结论是地震是不能预测的,在这个大的定论下,很多涉及地震准确预报的一些前兆观测就会被视为另类,而没有这些有效的数据累积,地震研究只能是空中楼阁,像过去群策群防中观测到的地震云、动物异常、气象异常等都被一一否认,当然涉及这些东西的相关研究也就失去了立项价值和研究价值,估计相关研究即使是事实确凿,社会效益巨大,即使相关论点发表在公开刊物上,估计在职称晋级时也会让领导反感,结果可想而知!

大家知道,九寨沟地震前后发生的事情很有意思,该地震发生前后出现的一系列情况可能大家都没有关注到,想起来意淫一把也很有意思,先说对民间地震预测爱好者的影响,在地震发生以前,地震局发动了一波针对民间地震爱好者的秋季攻势,联合气象局大书特书地震云不存在的文章,尽管文章没有任何科研证据,也不是真正的地震专家所写,但一些无良媒体看在钱的面子上大肆转发,导致全国上下对地震云爱好者口诛笔伐的形式,接下来就是修改百度百科和微博删帖封号,一时间可谓乌烟瘴气,这也是今天地震预测预报冷淡清场的原因。就被人而言,虽然侥幸没有被波及,但依旧心存疑忌,有点像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感觉,如果你经历过汶川地震,也许会理解我这样比喻的原因,毕竟地震是自然界存在的伤害人类的最大的自然灾害;九寨沟地震不仅让民间爱好者面对打压,对于地震局也带来诸多问题,首先是地震数据的准确性问题,当时我第一时间看到这个震级数据报告时,就直接怀疑该数据的准确性,也许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这属于我强词夺理,毕竟地震局就剩下播报地震数据这个功能了,难道还报不准,其实大家都忘了,汶川大地震是救援人员到现场去才确定震中位置的,其他的没见报道不好多说,其实地震局数据报告不准是常态,比如临沂平邑那次,先是报了4级地震,估计打电话问了临沂,本地没有什么动静,就又改成了低数据,之后发现还是不对,又修改成矿震,还有一次就是朝鲜发生3级地震,国家局报告的是核爆,当时我认为朝鲜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进行两次核试验,估计是报错了,事实是借用美国地震报告数据,证实那就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地震,以上几次仅仅是我所注意到的,其他的小误差的就不好说了。正是九寨沟地震7级地震发布后,国家立即进行了二级救灾应急响应,这是一个高级别的救灾应急行为,可后来大家都知道,除了从山上滚下几块石头以外,连一座倒塌危房都没有发现,搞了个国家级的大乌龙,后果自然可想而知,再后来地震局合并到了应急救援局,降了班旗,尽管还有其他因素,但这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其实地震数据报告需要较为先进的定点定位仪器,可能很多人不了解,受国内制造水平的限制,我们目前还不具备制造瞬间定位的相关测量设备的能力,而这个东西属于军民两用的,国外是限制供应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渠道就是寄希望于军工企业的科技发展,早日实现精确定位设备的国产化水平。关于我对九寨沟地震级别的数据怀疑,如果大家不相信,你们可以参照一下稍后出现的印尼和日本的两次7级地震的威力,对错自己评判吧!

关于地震预测,基于目前的法律,民间是不允许进行提前预报的,如果被发现,那是犯罪行为,至少是对地震局的的犯罪行为,所以民间地震预测预报现阶段只能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去做事后诸葛亮,看过我微博的人都知道,我只关注临沂,偶尔也看看北京周边,毕竟那是伟大中国的首堵,也算看着玩吧,临沂的几次小震基本都看到了前兆,当然也对一些地方的小震进行了提前预判,毕竟北京也在郯卢线不远的地方,预测临沂的趋势必须去看看北段的的地震概况,北京是好地方,也许一万年都不会发生大地震,退一万步讲,如果真的有危险,地震局也会提前预知的,草民百姓不配观测那么高大上的地方的动态。说归说,如果真的发现什么异常,我这张破嘴估计还是会胡说八道的!只要我认为值得冒险,毕竟那里也有草民!

据我感觉,地震局划归应急救援部以后,从官方动作看,貌似针对地震预测方面又回归到正常渠道,那些胡说八道的伪专家不见了踪影,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微也不在胡言乱语了,至少在微博上对民间爱好者不那么放肆了,也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也是真正的地震专家们的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毕竟专业的事需要专业人员去做!期待他们能早日攻克地震预测预报的难题,造福于人类!



                               一河两岸一闲人

                                   

                                                         2018-11-21



​​​​
匿名  发表于 2018-11-24 08:57
发表于 2018-11-2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专家否认的东西未必是不正确的或不可行的!我经手过三个科研项目,方案出来后从专家那里得到的都是不可能三个字,后来都成功了,其中一个项目完成后,国内一知名行业专家还心存疑忌,怕数据造假,又特别打电话给他在我们这里的学生核实,最后又带几个国外研究生来实地参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1-30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些否认地震云存在的伪专家只想证明自己比民科强,他们做不到的,民科更做不到!这些人否定动物异常和地震前兆之间的关系也只是为了掩饰他们预测地震的能力不可能比那些民科差,更不会连震前会狂叫的狗都不如!仅此而已!到现在为止我没见到一位真正的专家来趟地震前兆这个浑水!因为他们不能说出真相,也不敢说出真相!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还需要专业的人去做,我相信中国真正的专家们的水平在过去和未来都是领先世界的!尽管目前他们兢兢业业的研究成果远没有到应有的重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网友看了我的相关地震云和地震预测的科普短文以后,不再像过去那样談云色变,也慢慢的淡出了对地震云等问题的关注,只是过段时间猛不丁的发个私信问问他那近期没事吧,得到回答以后又潜水去了😁其实,我很乐于看到这样的结果,毕竟我也恐惧过,无助过!人,心安就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2-7 11:14
微博真是个奇妙的地方,这些年在微博刷着玩,还真遇到不少奇葩事,比如对待地震云是不是存在的问题,很多伪专家高调无厘头的宣称地震云不存在,至于地震云纯属民间搞着玩的东西,既不杀人也不放火,自得其乐而已,可一些人还是闲的蛋疼,偏要和民间那些闲人争出个高低来!且不说结果如何,一些人的行为和言行无形中傲慢的表示出自己代表一个行业,俨然是系统发言人的身份,这个且不说系统内的专家对这些人不屑一顾,就是连民间那些闲人也看不惯他们言语中体现出的泼妇姿态,因为他们否认地震云不存在无非就是外国人说地震云不存在、他妈说地震云不存在,要不是他爹死的早,估计他们也不会这么不知规矩,比如我见过的一个自称是地震局专家的什么屏风的在贴吧里天天海阔天空,叫嚣地震前未发现有氡异常,还说氡气比空气重不会飞到天上过去这样不具备基本生活常识的言论,还有一些伪专家甚至看不懂高层讲话暗含的张衡一号卫星监测地震云的寓意,还是继续在前台表演,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粉丝,毕竟地震预测是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很少有人能明白其中机理,自然官方说什么它们就信什么。说真的,真正的专家整天忙于项目和日常考察,专心于地震预测预报的研究工作,他们真的没有时间来网络上进行科普!但我相信他们在未来一定会实现破坏性地震的准确预测预报,造福于国人!
发表于 2018-12-7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规模较大的地震云在某些颜色上类似于火山焰火的恐惧色!一眼就可看出其与气象云的不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2-14 08:58
关于地震预报,本人体会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发生在离我20多公里处的一次4级加的地震了,早上我在晨练时看到了地震云,那是一块不大的带色的羽状云,近乎垂直于地面,可惜未带手机就没拍照下来,到了中午有听到持续的不正常的狗叫,也就是汶川地震时有人留意到的狗哭,一个哭字来形容狗对地震的反应,真的很贴切!这时候已经接近中午,在我心中其实就是有了等本地地震报告的想法了,因为看到的云彩不大,也就没太上心,果然,到了午夜时分,我的手机设定的本地地震报警就叫唤了起来,这时间我看了看地震级别及发生的地点,真的有点又想笑有难受的感觉,之后就是躺在床上回复本地网友的咨询,回答的都是复制粘贴的一句话,本地没有更大的余震了,安心睡觉就是,我是这样看的,也是这样对待的,只是不知道本地网友们到底安心不安心!之所以说以上的这次亲身经历,就是为了谈一下现在的地震预测预报规定,大家知道,个人预测地震属于违法的,是要被惩罚的,其具体预报渠道是,发现异常首先要通过网络渠道或是电话报给地震局,然后会商后认为有必要发出警报就上报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发布,先不说这个时间至少需要3天,这还是不遇到周末或是节假日的较快回复,当然打电话会快一些,可我都不知道他们的电话号码,就算知道,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接听,就算接听了会不会警告我不要骚扰公务?其实这个正常渠道基本只是理论上存在的一条走不通的路!看看唐山大地震,相关前兆汇总上报后,等到地震发生了也没有召开会商会,这可是知名的系统地震系统内的专家们上报的异常汇报,都是这样的结果,可想而知,民间的声音会是什么结果?傻子都知道那是没有结果的结果。就算是一切按程序走,破坏性地震的临震信号确定一般是在震前十二小时以内才能明确,让主管部门在这么短的时间年内做出判断并给出结果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也从来没有像一些人那样期待把震兆信息寄希望于官方的表态,我所能做的只能是悄悄暗示自己的身边人注意一下,基于大家对我的了解,不说也知道意味着什么,信不信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反正我是不会造谣的!也许那时候我已经在千里之外的哪个风景胜地游玩呢!等他们知道我在哪的时候,谣言已经被证实是预言了,即使是犯罪,似乎也不是什么很丢人的事![嘻嘻]但是说实话,我期待永远都不要看到本地地震的前兆!收起全文d
匿名  发表于 2018-12-16 10:42
观测地震云的目的就是为了预测地震,但是观测经验的总结就是理论,很多人认为地震云不需要理论,真是不可理解,任何科技进步都是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检验理论的过程。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在理论指导下的观测预测!才能更好的为地震云的预测预报地震技术的推广普及打好基础
发表于 2018-12-19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本人的地震原动力来源是惯性动量分布不均衡理论,地震云和板块间应力累积的时间段有关,地震云分三个时期:前兆地震云、临震地震云和震后云三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28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成因是地震学科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有如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等。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板块构造学说。1965年加拿大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威尔逊首先提出“板块”概念,1968年法国人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板块学说是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综合与延伸,它虽不能解决地壳运动的所有问题,却为地震成因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本人提出的惯性动量不均衡分布地震成因论,不仅为板块漂移的原动力来源进行了补充,同时引入了板块旋转概念,为地震原动力来源及协调解释各种地震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该理论可以系统阐释各种地震形态及伴生现象,如扦插位错及复合型地震的发生,如各种地磁、地热、地电异常现象的成因,如旱震、地震云、地光、地声等伴生现象的形成原理。-----附图是我朋友将我的地震新理论加在地震成因百度百科词条中的裁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我的文章的云友可能知道,地震云分为旱震云和临震云以及震后云三种,其云态也不相同,其中旱震云属于全构造出云,规模大且形态较为复杂,需要结合高清云图去判断,在云友发的云彩照片中有遇到的这种云彩,我结合卫星云图核实也是地震云,但其应对期较长,需结合区域干旱情况进行综合判断,但我在回答这个云彩是不是地震云的时候,一般就答成了不是地震云,主要考虑其易于被理解成临震云,会形成恐惧心理。最常见到的是临震云,其出云规模小,且形态特点明确,可比对期短,关于震后云一般表现为降雨,比较容易识别。其中旱震云是一到三年内的大致预期,临震云可直接进行临震预报,震后云可确定地震震后余震趋势。三种地震云需要区别对待,不可一视同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2-30 14:17
在实践中,本人是国内唯一认为地震云可以预测本地地震的民间爱云者,??????????????真自负
发表于 2019-1-2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Guest from 182.46.59.x就是这么自负!难道卑微到骨子里才是你的本色?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个云彩实例长羽状云加彩虹一般是判断为深源4左右的,当时也考虑过深源增加震级的判断,但犹豫了一下还是写的小一点,反正是无害级别的。01月03日08时48分在四川宜宾市珙县(纬度28.20度,经度104.86度)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5千米。
0007124.png 000007123.jpg 0007125.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1-4 11:28
今天查了一下张衡一号卫星的相关资料,目前还没有相关的论文发表,又查到了相关领导的接受记者采访的东西,再次裁下图给大家看看,图中标记的部分就是我期待的,也是张衡一号卫星监测指标的地下放射性元素释放的数据,也就是地震云存在的证据!好给那些现在看不懂领导讲话意思,还一意孤行的否认地震云存在的那些气象局和地震局的所谓专业行业人士们看看!也让大家知道这些傻笔到底有多么的无耻,连他们领导讲话的意思都看不懂!还在这里否认地震云存在来给领导添乱 ----------这里给大家补充一点:地震云的形成就是源于地震应力挤压释放到大气中的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出带电粒子在宏观大气中产生云室效应的结果!-----------这可是初中物理课本里就有的基础知识,由此可知那些否定地震云存在的所谓专业人士是多么的无知?就这水平的却自称是地震气象行业内专业人员,这简直是对地震和气象系统内真正专家的一种侮辱! 001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谈“张衡一号”卫星.png 000000000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谈“张衡一号”卫星.png 狗.png
发表于 2019-1-8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是最古老、最基本、最直接的科学方法。它是人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对自然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巴甫洛夫说过“应该先学会观察,不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人类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观察。 ---------地震云观测也是这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预报的基本方式是首先进行趋势预测,然后依据板块运动规律找出可能出现破坏性地震发生所必需的强应力累积的地震断层构造,最后再找寻构造上所存在最大应力的能量阻滞点进行重点监控,最终通过多因素探测以实现12小时精准临震预报的目的!!!!



说地震云不存在不能单纯的利用自己的习惯性的攻击语言,正确的方式是找出文中不正确的没有依据的东西去反驳,反正我是这样做的,对于那些否认地震云存在的所谓的地震局和气象局的伪专家们,一直是将真正的专家的论文及相关资料以及领导们的讲话裁图附在后面,这也是那些不懂还装逼的专家们不敢在我的观点后面驳斥的原因之一!!!!!我说的这些不仅在地震坛如此,在微博里也是如此!!!当然一些在百度地震贴吧里的那些货,删帖是他们惯用的手段,我朋友将我的文章贴到贴吧里就被删掉并禁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9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云理论研究和任何的科学研究一样,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础:    可证伪性(可验证性)、可重复性、独立性、唯一性、可定性、可定量、可预测、可纠错。还包括:理解前后关系和相关性都不是因果性,要得出因果性必须通过严格控制下的系统实验才能真正找到。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是基于学界共识的板块运动理论基础,结合实测数据,依托云室效应研究给出的地震云形成理论,该理论得到了列夫塔装置的实验验证。该理论给出了地震云的定义以及其应该具备的形状特点及和地震之间的关联关系,明确了其和传统气象云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也很好的诠释了旱震关系存在的基本机制。并在实践观测应用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看云彩预测预报地震,不但具备有完善的理论支持,并且依据理论和实践观测对地震云的概念给予了明确定义,指出了地震云在云彩形态、云彩色泽及规模大小方面与常规气象云的根本区别,为地震云观测构建了一个系统规范可靠的系统框架,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很多云友接受了本人的地震云理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1-21 16:46
最近发现新浪微博里那个叫大脸小胸的博士的微博一直没有更新,那可是几百万粉丝的号呀,价值百万左右,不知道是不是和写了那篇 地震云不存在的文章有关,现在地震云已经被地震局相关领导间接承认,这个博士跨行业否定地震云可是一生抹不去的污点,还好,年轻有自知之明,主动停播,比起那些贴吧里不要脸所谓的地震专家强多了,老不要脸!神仙都救不了他们!
发表于 2019-1-26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发生了很多预期的地震,未来有些事才是值得关注的,我的粉友们也许感觉到我最近很少进行预测一些地震来显摆自己了,主要是一个字:懒!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情况也不能明说,说了也不能作为预测预报地震的证据,其实前几天预测的两次在理论上是准确的四要素预报。有时间,有拍照方向上的距离地点,有级别,有震深。这些都是提前24小时预测的。其他人信不信无所谓,反正我的目的很明确,一是为了验证一下自己的理论,二是为了累积实践经验,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精准预测预报临沂未来可能发生的破坏性地震,尽管现在我也可以实现这个目的,但还是在不断的完善预测理论,争取做到本地预测的万无一失,不论是自信也好还是惹众怒的自负也好!不过有一点还是正常留心的,那就是周边700公里范围内的风吹草动都是仔细留意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9-2-17 08:38
地震云氡气成因论在看云彩和看云图上的成功运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尽管还需要完善:不同地区的岩性不一样,其氡气背景值不同,空气湿度不一样,在不同季节和一天内不同的时段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所以看云彩预测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本文来自: 地震坛 详细文章参考://www.dizhentan.com/thread-184667-1-1
匿名  发表于 2019-2-28 08:57
在地震发生前的地应力的累积会导致地层深处的由多种放射性同位素组成的氡气被挤压时放到大气中,在宏观大气中形成云室效应,产生地震云,这就是地震云氡气成因论。 在地震云的氡气成因论中,将干旱和地震之间的关系解释为:氡气释放的对应构造有关,在板块运动中,在构造初期应力的累积时,会缓慢挤压充填断层裂隙,使正常的氡气释放通道关闭,由于氡气还是形成降雨的雨核,当断层裂隙被关闭时,释放到空气中的氡气量减少,与之相应的降水减少,造成区域性干旱,按照本人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的观点,干旱是由于震前存在区域性构造应力增加。使得形成降雨雨核的地氡释放减少造成的,也就是所谓的震前干旱;当地层应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后,会出现新的细微裂隙,造成累积的氡气集中释放,形成地震云,也就是临震云;当地震发生后,断层构造完全开放,这时候累积的氡气完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震后云的同时,造成震后暴雨。这里需要补充说明两点:(一)氡气是通过断层释放到大气中的,是断层存在的标识性气体,也是目前监测地震活动的主要参量,我们实际测量的数值也证实了断层口上部的氡含量是周边背景值的 10 到几百倍,甚至更高;(二)氡气是一种由多种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其测量的标识元素是 Po218,其含量表示组成氡气的放射性元素的多少,也就是其释放到空中后衰变所产生的放射性带电粒子的量的大小,也就是易于和空气中的游离水分子结合,凝聚成雾,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形成云彩的凝聚核的多少。综合以上两点,就可以知道,氡气是一种很好的将地震这种固态地理现象与云彩相关联的元素,即由于板块应力的变化导致氡气释放量的突变增加,与空气中的游离水分子结合成我们看到的宏观地震云。这也很好的解决了震前干旱和震后暴雨形成的机制问题。
匿名  发表于 2019-3-3 09:27
[color=]最近的活动一如预期,临时国内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应力累计条件,未来还是需要密切关注的!关注地震不能老是喊狼来了,如果一直喊、天天喊,到时候狼真的来了,大家也未必当真!关键时候临门一脚,球进了才算数!----------一河两岸一闲人
发表于 2019-3-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地震云氡气成因论理论框架下识读地震云,可以对地震的级别、大致距离、发生时间和震源深度四个要素进行综合预判,其比对率很高,为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曾经在威海一次4级地震前,在微博上发了一张本人拍照的地震云,当时没有人认可那是地震云,结果24小时内出现的地震验证了本人的观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0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要素识读法也可以结合卫星云图去判断震点!这个我已经有了相关的成功案例,近期将会在公众号上写一篇经验总结。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3-30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信公众号.bmp

本人在微信公众号发表了  地震云与卫星云图联合定位震中位置技术探讨  一文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请扫码关注和查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关地震预测预报及相关知识方面的交流,可加微信:lydzyydz 微信公众号:lydzyydz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4-1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来,在微博上关注本人的云友们了解和掌握了地震云及地震预测的相关东西,也学会了理性的去面对地震问题和对地震谣言的识别。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8 12:59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